一般来说,导致我们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,主要有两个:
1,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去学习;
2,阅读方式一直停留在浅层;
这两种方式,会限制我们学习的广度,不仅让我们无法真正学到东西,还浪费了很多珍贵的时间。
当然,除非你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娱乐自己,否则,假如你想把学到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,运用得更顺利,你就需要改变你的阅读模式了。
以下分享我自身的一些经验。
阅读的基本法则
想要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有效率,有一些基准法则你是需要去掌握的。
根据这些指导法则去阅读相关的内容,你才能够真正把看到的东西装进脑袋里,而不是一眼而过,看完就忘。
关于阅读的基本法则,大概有四条:
法则一,构建阅读的具体目的。
阅读就好像是超市买东西。
如果你漫无目的走进超市里,看到什么就买什么,那买到的这些东西,是没办法让你做出一盘美味的佳肴的。
相反,如果你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菜,那么你去超市的时候,根据这个目的去选购相应的材料,这些材料肯定可以组合成一道你想要的菜式。
阅读的时候,你最好了解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这个内容。其中一个有用的方式,就是内容的前面,设计出一系列“待解决”的问题。如:
1,这篇文章的核心主旨,是在说什么?
2,通过这篇文章,我能掌握到哪些技能?
3,作者提供哪些论据去支撑他的观点?
4,书中有没有具体的方法解决我的问题?
在开始阅读之前,你最好先把这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列在文章的开头。然后带着这些目的去阅读,你就会以寻找答案的意识去阅读相关的内容了。
法则二,重复阅读记下来的重点内容。
想到真正学到东西,千万不要以为看一遍就足够。
当然也没必要重复把文章或者书本看一遍,但至少你要把整理出来的重点内容,重新温习一遍。
如果你有按照法则一那样构建阅读的目的,那当你解决了那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之后,你所收获到的内容,对你来说,应该都是比较有用的重点内容了。
把这些重点内容标注出来,当你重温的时候,只需要浏览这些被圈出来的部分就行。但说到标注,我建议你在阅读期间,最好把看到的不同内容用一两句话简单总结出来,写在旁边的空白处上。
当你看到这些自己的这些总结内容,会更容易让你记起书中的内容是在说什么,从而唤醒你对这些内容的理解。
当然,最有用的办法,就是把这些重点内容做成简要笔记,然后张贴在你房间某个显眼的地方。你每天都看着这些内容,自然就不会轻易忘记了。
法则三,让阅读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。
学完一些知识,想让这些知识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,最好的做法,就是让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。
你需要针对这些知识,制定一个具体的应用检验渠道。好比你学习沟通,那么你就把学到的知识,制定出一个可以让你运用它们去提升你沟通能力的做法。
例如《影响力》一书说到,哈佛大学心理学家Ellen Langer做过一个研究,当我们请求别人帮忙时,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,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会更大。
原因就是,人们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行动的理由,而你就给了对方这样一个理由。
那么针对这个知识点,你在现实生活中构建一个检验的渠道,把它运用出来,例如邀约心仪的对象,你就可以说:
“请问你星期天有空吗?我请你看电影怎么样?因为我看影评,这部电影剧情很精彩,我觉得挺适合你去看。”
这就是实际的运用!
法则四,用自己的经验弥补知识缺失的部分。
我们学习知识,并不是要全部接收。
我们需要知道知识的“临界点”,就是什么时候可以运用?哪些情况用起来更有效果?哪些时候又不起作用。
这部分的内容,很多时候往往是作者忽略的地方,也不是讲述的重点。这时你就需要通过思考,丰富这些知识点的应用范围。
例如法则三那个例子,或许你运用“因为”给自己的请求加了一个理由,但别人却无动于衷,你就可以思考一下,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导致没效果,是别人心情不好,还是因为自己的请求太过分呢?
这些思考,就是填补这个知识没有提及到的部分。想要用活某种知识,你必须知道运用这些知识要处在什么样的前提下。
否则,书中教你投资股票是一种挣钱的方法,你就屁颠屁颠丢钱在股票上,其结果可想而知了。
这就是批判性阅读的思考方式。
在你阅读之前,这四条准则,你一定要谨记于心。
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?
我们的阅读方式,通常都是根据我们的阅读目的而构建的。
如果你是学生,想学习一门新的学科,那么你可以购买那个领域的专业教材,逐章逐节地阅读书中的知识,建立你的知识体系。
如果你是在职人士,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一整本书,那么运用快速阅读的方式,把握书中知识点的逻辑脉络,这样就能够对书中的内容获取一个新的认知。
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某种能力,那么找到相应的书籍,专注学习那个部分的知识就行,其他与目标无关的内容,大可以略过。
根据这些情况,阅读的方式也就能够分为三种:
1,系统式阅读,按部就班地看完一整本书;
2,框架式阅读,依照构建的框架去搜集知识;
3,主题式阅读,根据主题集中阅读相关资料;
这三种方式,我们在某些时候可以交叉运用的,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学习目的,只要你觉得运用那种方式能够更好帮助你学习,就没必要强行要求自己。
但是,在这三大类别的阅读方法之下,我们还需要通过某些具体的应用步骤,才能够真正掌握到这些阅读技能。
建立你的阅读目的,结合相应的阅读方式,再通过运用相关的阅读步骤,你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,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的。
那这些阅读步骤是什么呢?
有效阅读的七个步骤
当你拿起一本书,而你又已经构建出阅读的目的,那接下来,就需要通过以下这七个步骤,才能够有效吸收书中的知识。
这七个步骤分别是:
1,内容预览;
2,设立问题;
3,快速阅读;
4,标识内容;
5,重点理解;
6,提炼要点;
7,强化记忆;
用一句话去说明,就是在你阅读之前,首先要对接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预览,获取印象。然后根据你所获得的印象,设立一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,这就是法则一所说的意思。
接着,针对这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,把这本书快速阅读一遍,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,就我而言,我每天至少有一个多小时的固定的时间来阅读的。
而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要标书书中不同的内容,诸如哪些部分需要你掌握,哪些部分需要深入理解,哪些部分要反复印证等。
当你识别出这些不同的内容后,就可以针对它们重点进行理解学习了。把不明白的地方尽量弄明白,把不了解的地方尽量弄清楚。
有了上面这一步,你就可以把这些重点阅读的地方,用一两个关键词或者一两句关键句把它们的核心主旨提炼出来,方便自己记忆了。
最后,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,强化自己对知识的记忆,诸如记笔记,或者在实际生活运用出来等等,这也是法则四讲述的要点。
这样一个流程下来,相信你对于看的内容,肯定会吃得很透,也记得很牢的。
这七个步骤,比较不好理解的有4、5、6这三步,我就着重单独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做法。
学会识别书中的内容组件
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,其组成内容不外乎是观点讲述、解释论证、案例展示和具体建议这四个部分。
我们需要知道知识的“临界点”,就是什么时候可以运用?哪些情况用起来更有效果?哪些时候又不起作用。
这部分的内容,很多时候往往是作者忽略的地方,也不是讲述的重点。这时你就需要通过思考,丰富这些知识点的应用范围。
例如法则三那个例子,或许你运用“因为”给自己的请求加了一个理由,但别人却无动于衷,你就可以思考一下,到底是什么原因而导致没效果,是别人心情不好,还是因为自己的请求太过分呢?
这些思考,就是填补这个知识没有提及到的部分。想要用活某种知识,你必须知道运用这些知识要处在什么样的前提下。
否则,书中教你投资股票是一种挣钱的方法,你就屁颠屁颠丢钱在股票上,其结果可想而知了。
这就是批判性阅读的思考方式。
在你阅读之前,这四条准则,你一定要谨记于心。
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阅读?
我们的阅读方式,通常都是根据我们的阅读目的而构建的。
如果你是学生,想学习一门新的学科,那么你可以购买那个领域的专业教材,逐章逐节地阅读书中的知识,建立你的知识体系。
如果你是在职人士,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一整本书,那么运用快速阅读的方式,把握书中知识点的逻辑脉络,这样就能够对书中的内容获取一个新的认知。
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某种能力,那么找到相应的书籍,专注学习那个部分的知识就行,其他与目标无关的内容,大可以略过。
根据这些情况,阅读的方式也就能够分为三种:
1,系统式阅读,按部就班地看完一整本书;
2,框架式阅读,依照构建的框架去搜集知识;
3,主题式阅读,根据主题集中阅读相关资料;
这三种方式,我们在某些时候可以交叉运用的,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学习目的,只要你觉得运用那种方式能够更好帮助你学习,就没必要强行要求自己。
但是,在这三大类别的阅读方法之下,我们还需要通过某些具体的应用步骤,才能够真正掌握到这些阅读技能。
建立你的阅读目的,结合相应的阅读方式,再通过运用相关的阅读步骤,你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,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的。
那这些阅读步骤是什么呢?
有效阅读的七个步骤
当你拿起一本书,而你又已经构建出阅读的目的,那接下来,就需要通过以下这七个步骤,才能够有效吸收书中的知识。
这七个步骤分别是:
1,内容预览;
2,设立问题;
3,快速阅读;
4,标识内容;
5,重点理解;
6,提炼要点;
7,强化记忆;
用一句话去说明,就是在你阅读之前,首先要对接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预览,获取印象。然后根据你所获得的印象,设立一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,这就是法则一所说的意思。
接着,针对这些“待解决”的问题,把这本书快速阅读一遍,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,就我而言,我每天至少有一个多小时的固定的时间来阅读的。
而在阅读的过程中,你要标书书中不同的内容,诸如哪些部分需要你掌握,哪些部分需要深入理解,哪些部分要反复印证等。
当你识别出这些不同的内容后,就可以针对它们重点进行理解学习了。把不明白的地方尽量弄明白,把不了解的地方尽量弄清楚。
有了上面这一步,你就可以把这些重点阅读的地方,用一两个关键词或者一两句关键句把它们的核心主旨提炼出来,方便自己记忆了。
最后,就是通过不同的渠道,强化自己对知识的记忆,诸如记笔记,或者在实际生活运用出来等等,这也是法则四讲述的要点。
这样一个流程下来,相信你对于看的内容,肯定会吃得很透,也记得很牢的。
这七个步骤,比较不好理解的有4、5、6这三步,我就着重单独说一说它们的具体做法。
学会识别书中的内容组件
不管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,其组成内容不外乎是观点讲述、解释论证、案例展示和具体建议这四个部分。
而我们阅读,就是通过作者的观点获取新的认知,通过作者的解释理解这个观点的确切性,通过作者的案例去理解这个观点的作用,和通过作者的给出的建议,帮助自己更好地运用这个观点。
例如我在本文用《影响力》一书当中的知识点作为例子,我就把这个知识点的一部分内容截取出来,看看如何识别不同内容的构成。
“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就埃伦·兰格所做的一个实验证明了人类也有着与动物相似的固定行为模式,这就是‘触发特征’——对外界的刺激自然地做出反应。
有一条著名的行为准则说的是,当我们请求别人帮忙时,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,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原因很简单,人们就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理由。为了验证这一平淡无奇的事实,兰格跑到图书馆,请排队等候复印的人帮她一个小忙:对不起,我又5页纸要复印,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?因为我有急事。
这种‘请求+原因’的方式,几乎收到了百分百的效果,有94%的人让她排在了面前。但她不说明理由时,效果就差很多。如‘对不起,我有5页纸要复印,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?’,当她这样说时,只有60%的人答应了她的请求……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说的那一句话,而在于‘因为’这个词……”
书中这些内容,你能不能找到观点、解释、论证和建议这四个部分“组件”呢?
为什么要找到这些不同内容的“组件”呢?因为只有把它们找出来,只有懂得识别它们的性质,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,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。
例如上述内容,讲述的观点就是人类跟动物也有类似的触发特征,对外界的刺激自然作出反应,其中就包括请求别人要是给出一个理由,就能提高别人帮忙可能性这件事。
接下来一段就是解释,然后就是研究例证,甚至在最后还隐藏着作者根据这个知识点给出的建议——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说的那一句话,而在于‘因为’这个词。
经过这样拆解,你是不是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核心主旨,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呢?也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?
但还没完,你需要把这段内容用关键词提炼总结出来。
而我们阅读,就是通过作者的观点获取新的认知,通过作者的解释理解这个观点的确切性,通过作者的案例去理解这个观点的作用,和通过作者的给出的建议,帮助自己更好地运用这个观点。
例如我在本文用《影响力》一书当中的知识点作为例子,我就把这个知识点的一部分内容截取出来,看看如何识别不同内容的构成。
“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就埃伦·兰格所做的一个实验证明了人类也有着与动物相似的固定行为模式,这就是‘触发特征’——对外界的刺激自然地做出反应。
有一条著名的行为准则说的是,当我们请求别人帮忙时,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,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原因很简单,人们就喜欢为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理由。为了验证这一平淡无奇的事实,兰格跑到图书馆,请排队等候复印的人帮她一个小忙:对不起,我又5页纸要复印,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?因为我有急事。
这种‘请求+原因’的方式,几乎收到了百分百的效果,有94%的人让她排在了面前。但她不说明理由时,效果就差很多。如‘对不起,我有5页纸要复印,能不能让我先复印呢?’,当她这样说时,只有60%的人答应了她的请求……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说的那一句话,而在于‘因为’这个词……”
书中这些内容,你能不能找到观点、解释、论证和建议这四个部分“组件”呢?
为什么要找到这些不同内容的“组件”呢?因为只有把它们找出来,只有懂得识别它们的性质,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,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。
例如上述内容,讲述的观点就是人类跟动物也有类似的触发特征,对外界的刺激自然作出反应,其中就包括请求别人要是给出一个理由,就能提高别人帮忙可能性这件事。
接下来一段就是解释,然后就是研究例证,甚至在最后还隐藏着作者根据这个知识点给出的建议——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多说的那一句话,而在于‘因为’这个词。
经过这样拆解,你是不是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核心主旨,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呢?也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?
但还没完,你需要把这段内容用关键词提炼总结出来。
总结要点,用关键词或关键句提炼内容主旨
当你识别出内容的不同“组件”,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它们在叙述中的作用。
如果你不理解,就需要针对不明白的地方重复阅读,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,来梳理你对知识的。
例如你还不理解“触发特征”这个概念的含义,你就可以回到章节的前面,找到这个含义的具体解释;或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,获得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。
当你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之后,就可以提炼出关键语句,去总结你所理解的内容。而我对于这个“触发特征”提炼出来的关键句就是:如同导致启动磁带播放的某个行为方式。
然后我就把这句话写在空白页上面,下次翻阅的时候,就一下子唤醒我的理解了。
当然,对于埃伦·兰格所做的那个行为实验案例,我也可以提炼关键词去总结这一段内容,就是“关于请求+原因研究行为实验”,以后回忆起来,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所以提炼关键词的作用,就是简化书中的内容,把核心部分概括出来,这种归纳思维的运用。这种带有思考的阅读,也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效率。
这里有三个要求:
1,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书中的内容;
2,概念的关键语句最好不要太长太复杂;
3,每个内容组件最好提供一个关键词;
通过这种“识别内容组件——获取理解——提炼关键词”的方法,我就能够很好地把书中的内容学到脑子里。
当你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,剩下的,就是强化你对这些内容的记忆了,无论是抽时间去温习一遍,还是在现实生活把知识点运用出来,都是一种不错的方法。
只要你能够做到这样子,说明你的阅读就起到效果了,这就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体现。
总
总结要点,用关键词或关键句提炼内容主旨
当你识别出内容的不同“组件”,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它们在叙述中的作用。
如果你不理解,就需要针对不明白的地方重复阅读,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,来梳理你对知识的。
例如你还不理解“触发特征”这个概念的含义,你就可以回到章节的前面,找到这个含义的具体解释;或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,获得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。
当你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之后,就可以提炼出关键语句,去总结你所理解的内容。而我对于这个“触发特征”提炼出来的关键句就是:如同导致启动磁带播放的某个行为方式。
然后我就把这句话写在空白页上面,下次翻阅的时候,就一下子唤醒我的理解了。
当然,对于埃伦·兰格所做的那个行为实验案例,我也可以提炼关键词去总结这一段内容,就是“关于请求+原因研究行为实验”,以后回忆起来,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所以提炼关键词的作用,就是简化书中的内容,把核心部分概括出来,这种归纳思维的运用。这种带有思考的阅读,也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效率。
这里有三个要求:
1,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书中的内容;
2,概念的关键语句最好不要太长太复杂;
3,每个内容组件最好提供一个关键词;
通过这种“识别内容组件——获取理解——提炼关键词”的方法,我就能够很好地把书中的内容学到脑子里。
当你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,剩下的,就是强化你对这些内容的记忆了,无论是抽时间去温习一遍,还是在现实生活把知识点运用出来,都是一种不错的方法。
只要你能够做到这样子,说明你的阅读就起到效果了,这就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体现。
结要点,用关键词或关键句提炼内容主旨
当你识别出内容的不同“组件”,你就更容易去理解它们在叙述中的作用。
如果你不理解,就需要针对不明白的地方重复阅读,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,来梳理你对知识的。
例如你还不理解“触发特征”这个概念的含义,你就可以回到章节的前面,找到这个含义的具体解释;或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,获得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。
当你理解这个概念的含义之后,就可以提炼出关键语句,去总结你所理解的内容。而我对于这个“触发特征”提炼出来的关键句就是:如同导致启动磁带播放的某个行为方式。
然后我就把这句话写在空白页上面,下次翻阅的时候,就一下子唤醒我的理解了。
当然,对于埃伦·兰格所做的那个行为实验案例,我也可以提炼关键词去总结这一段内容,就是“关于请求+原因研究行为实验”,以后回忆起来,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。
所以提炼关键词的作用,就是简化书中的内容,把核心部分概括出来,这种归纳思维的运用。这种带有思考的阅读,也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效率。
这里有三个要求:
1,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书中的内容;
2,概念的关键语句最好不要太长太复杂;
3,每个内容组件最好提供一个关键词;
通过这种“识别内容组件——获取理解——提炼关键词”的方法,我就能够很好地把书中的内容学到脑子里。
当你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,剩下的,就是强化你对这些内容的记忆了,无论是抽时间去温习一遍,还是在现实生活把知识点运用出来,都是一种不错的方法。
只要你能够做到这样子,说明你的阅读就起到效果了,这就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体现。
转载请注明:杂记铺 » 如何有效提升你的阅读能力?分享四个实用法则,七个应用步骤